胳膊上有红色的小血点不痛不痒可能由毛细血管扩张、皮肤老化、外伤刺激、过敏性紫癜、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。
1、毛细血管扩张:局部毛细血管壁脆弱或长期受压导致破裂,形成针尖大小的红点。避免用力搓洗或摩擦皮肤,日常可补充维生素C增强血管弹性。
功能主治: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。
用法用量:1.补充替代治疗法:口服,1次5-10mg,一日10-60mg,早晨起床后服用2/3,下午服用1/3。2.抗炎:口服一日5-60mg,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。3.自身免疫性疾病:口服,每日40-60mg,病情稳定后酌减。4.过敏性疾病:每日20-40mg,症状减轻后每隔1-2日减少5mg。5.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:一般术前1-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,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。6.治疗急性白血病、恶性肿瘤等:每日口服60-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。
2、皮肤老化:中老年人胶原蛋白流失使血管支撑力下降,常见于手臂等暴露部位。使用含烟酰胺的护肤品,注意防晒延缓光老化。
3、外伤刺激:抓挠、衣物摩擦等轻微损伤可导致点状出血。选择宽松棉质衣物,避免接触粗糙物品,通常2-3周自行消退。
4、过敏性紫癜:可能与感染、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对称性出血点、关节肿痛等症状。需排查过敏原,严重时使用氯雷他定、泼尼松等药物。
5、凝血功能障碍:血小板减少或肝病可能影响凝血功能,伴随牙龈出血、月经量多等症状。建议检测凝血四项,必要时补充维生素K或输注血小板。
日常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、西兰花等深色蔬菜,适度进行游泳、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循环功能。观察红点是否扩大或新增,持续超过一个月需进行皮肤镜和血常规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