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造瘘手术可能由尿路梗阻、肾积水、感染控制、肾功能保护、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,可通过解除梗阻、引流尿液、抗感染治疗、保护残余肾功能、缓解压迫症状等方式治疗。
1、尿路梗阻:结石、狭窄或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,引发肾盂内压力升高。通过经皮肾镜取石术、输尿管支架置入或开放手术解除梗阻,术后需监测尿量及肾功能变化。
2、肾积水:长期梗阻造成肾实质变薄和功能损伤。超声引导下穿刺造瘘可迅速减压,配合利尿剂和碱化尿液治疗,定期复查肾脏超声评估恢复情况。
3、感染控制:脓肾或肾脓肿需紧急引流脓液。术中留取脓液培养指导抗生素选择,常用头孢曲松、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,体温正常后持续引流2周。
4、肾功能保护:慢性肾衰竭患者为延缓透析。建立临时引流通道维持尿量,控制血压用缬沙坦或氨氯地平,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0.6g/kg体重。
5、肿瘤压迫:晚期宫颈癌或腹膜后肿瘤侵犯输尿管。姑息性造瘘联合放疗减轻疼痛,使用吗啡缓释片和对乙酰氨基酚阶梯镇痛,每3个月更换造瘘管。
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尿液浓缩,低盐饮食控制血压在130/80mmHg以下。适度快走或游泳增强心肺功能,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和腰部剧烈扭转。观察造瘘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,每周更换敷料2次,发现尿液浑浊或发热立即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