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角炎可能由维生素缺乏、局部刺激、真菌感染、细菌感染、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调整饮食、局部护理、抗感染治疗、增强免疫、就医评估等方式改善。
1、营养补充:维生素B2或铁元素缺乏是常见诱因,日常需增加动物肝脏、蛋黄、菠菜等富含B族维生素食物,乳制品和红肉有助于改善缺铁状态。营养均衡后轻度口角炎多可自愈。
2、减少刺激:频繁舔舐嘴角或佩戴不合适义齿会造成机械性损伤。避免舌头接触患处,改用软毛牙刷,睡前涂抹凡士林形成保护膜。去除刺激因素后2-3天症状多缓解。
3、抗真菌处理:念珠菌感染表现为白色伪膜伴周围红斑。使用制霉菌素乳膏、克霉唑软膏等局部涂抹,配合1%碳酸氢钠溶液清洁,治疗周期通常持续1-2周。
4、细菌控制: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。保持患处干燥,避免撕扯痂皮,合并渗出时可短期使用硼酸溶液湿敷。
5、系统调理: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激素者易复发,需控制原发病。适度补充转移因子口服液,保证7小时睡眠,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增强体质。
日常护理期间应避免辛辣、过烫食物刺激,选择无酒精漱口水维护口腔环境。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化脓、发热时需口腔科就诊,排除梅毒等特殊感染。恢复期可食用猕猴桃、草莓等维生素C丰富水果促进黏膜修复,酸奶调节菌群平衡,同时注意餐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