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毛癣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癣菌,属于真菌界中的毛癣菌属,主要侵犯皮肤、毛发和指甲,引发体癣、股癣、手足癣及甲癣等感染性疾病。该菌喜好温暖潮湿环境,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,具有较强传染性。
功能主治:用于头皮康疹(头皮屑)、局部性花斑糠疹(俗称花斑藓、汗斑)、脂溢性皮炎。
用法用量:1.2%用法如下:局部外用。花斑癣,每日1次,连用5日;脂溢性皮炎和头皮糠疹,每...
1、形态特征:红色毛癣菌在培养基上呈现白色绒毛状菌落,背面产生红色色素。显微镜下可见分隔菌丝和梨形小分生孢子,偶见棒状大分生孢子。其细胞壁含有角蛋白酶,可分解皮肤角质层中的角蛋白,形成特征性环形皮损。
2、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感染,如共用毛巾、拖鞋等个人物品。健身房、游泳池等潮湿公共场所是常见传播源。动物源性传播较少见,但可通过宠物猫狗间接传染。皮肤微小破损或长期浸渍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。
3、临床症状:体癣表现为环形红斑伴鳞屑,边缘隆起;足癣常见趾间浸渍糜烂或角化脱屑;甲癣导致指甲增厚、变色。瘙痒是典型症状,搔抓可能导致继发细菌感染。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更广泛的皮肤损害。
4、诊断方法:氢氧化钾涂片镜检可见分支菌丝,真菌培养需3-4周。伍德灯检查呈蓝绿色荧光。皮肤镜可观察特征性鳞屑结构,PCR检测能快速鉴定菌种。需与湿疹、银屑病等炎症性皮肤病进行鉴别诊断。
5、防治措施:保持皮肤干燥清洁,穿透气衣物。外用抗真菌药物包括特比萘芬乳膏、联苯苄唑霜、酮康唑洗剂等。顽固病例可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。公共场所需定期消毒,避免赤脚行走。家庭成员应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。
预防红色毛癣菌感染需注重个人卫生,日常可选用含茶树精油的洗护产品。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,选择吸湿排汗的棉质袜子。饮食上增加富含锌的海产品和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,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。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规范治疗,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加重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