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DD试验指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,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检测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。该试验主要用于结核病筛查、辅助诊断及疫苗接种效果评估,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。
1、试验原理:结核菌素中的蛋白质成分可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。未感染者的免疫系统无特异性记忆T细胞,注射部位仅出现轻微红晕;感染者或接种过卡介苗者,致敏T细胞会聚集释放细胞因子,形成硬结。
2、操作流程: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0.1ml结核菌素,形成直径6-10mm皮丘。注射后48-72小时观察结果,测量硬结横纵径均值。需避开瘢痕、血管及皮肤病区域,注射后避免抓挠。
3、结果判读:硬结<5mm为阴性,5-9mm弱阳性卡介苗接种后常见,≥10mm提示结核感染可能,≥15mm或伴水疱则强阳性。HIV感染者等免疫抑制人群可能出现假阴性。
4、临床意义:阳性反应仅表示曾感染结核菌或接种疫苗,不能区分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感染。需结合胸片、痰检、γ-干扰素释放试验等进一步鉴别。阴性结果在排除免疫缺陷后有助于排除结核感染。
5、注意事项:急性传染病、癫痫、严重皮肤病发作期应暂缓检测。试验后局部可能出现瘙痒、水疱,避免沾水及使用刺激性药物。强阳性者需排查活动性结核,儿童及密切接触者建议预防性治疗。
日常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,适量补充维生素A、D和锌。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、游泳,避免过度疲劳。结核病患者需单独使用餐具并定期消毒,居室保持通风每日至少2小时,阳光直射可有效杀灭结核杆菌。密切接触者应每半年复查胸片,出现持续咳嗽、低热、盗汗等症状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