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需注重体温维持、科学喂养、皮肤护理、感染预防及睡眠观察。通过规范操作可降低新生儿发病风险,促进健康发育。
1、体温管理: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,需维持环境温度在24-26℃,湿度50%-60%。出生后立即擦干身体,采用"袋鼠式护理"或预热的包被包裹。避免过度包裹导致捂热综合征,每4小时监测体温,维持在36.5-37.5℃之间。早产儿需使用辐射保暖台或暖箱。
2、母乳喂养: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,按需哺乳每日8-12次。正确含接姿势为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,哺乳后竖抱拍嗝。观察大小便次数,第3天起每天应有6次以上小便及3-4次黄色糊状便。暂时性母乳不足时可使用小勺或乳旁加奶。
3、脐部护理:每日用75%酒精或碘伏消毒脐带残端2次,保持干燥。穿尿布时需反折避免摩擦,脐周出现红肿、渗液需就医。脐带多在7-14天自然脱落,脱落初期仍需继续消毒3天。避免使用脐粉、紫药水等不当处理。
4、皮肤防护:每日用温水清洗面部、颈部及皮肤皱褶处,大便后及时清洗臀部。选择pH5.5的婴儿专用沐浴露,每周使用2-3次。红臀护理需暴露患处,涂抹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。新生儿痤疮无需特殊处理,粟粒疹禁止挤压。
5、疾病观察:注意精神状态、吃奶量及肤色变化,呼吸频率正常为40-60次/分。生理性黄疸多在2-3天出现,若进展快、范围大需光疗。呕吐物带血丝、抽搐、体温超过38℃应立即就诊。按时完成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。
新生儿护理需保持环境清洁,接触婴儿前规范洗手。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单独清洗,避免使用樟脑丸。每日进行抚触按摩促进发育,俯卧练习需在清醒时监护。定期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,出生后7天、14天、28天各做一次健康检查。哺乳期母亲需保证每日500kcal额外热量摄入,补充维生素D400IU/天。注意观察新生儿觅食、吸吮等原始反射,发现肌张力异常及时转诊儿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