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侧鼻塞可能由过敏性鼻炎、急性鼻窦炎、鼻中隔偏曲、慢性肥厚性鼻炎、鼻腔肿物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抗组胺药物、鼻喷激素、手术矫正等方式治疗。
功能主治: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,常年性非过敏性鼻炎,预防鼻息内切除后鼻息肉的再生,对症治疗鼻息肉。
用法用量:剂量应个体化。 鼻炎 1.成人及6岁和6岁以上儿童: 推荐起始剂量为一日256μ...
1、过敏性鼻炎:
接触花粉、尘螨等过敏原后,鼻腔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,导致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。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、清水样鼻涕,鼻内镜检查可见苍白水肿的鼻黏膜。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,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,严重时需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。
2、急性鼻窦炎:
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鼻窦黏膜急性化脓性炎症,脓性分泌物倒流导致机械性阻塞。常伴随头痛、面部压痛,CT检查可见窦腔积液。治疗需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,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。
3、鼻中隔偏曲:
先天发育异常或外伤导致鼻中隔向一侧或双侧偏曲,造成持续性气道阻塞。可能伴随反复鼻出血,鼻窦CT可明确偏曲程度。重度偏曲影响呼吸时,需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改善通气。
4、慢性肥厚性鼻炎:
长期炎症刺激导致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厚,引起持续性鼻塞。患者常有嗅觉减退,前鼻镜检查可见桑椹样变的下鼻甲。轻症可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,重症需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。
5、鼻腔肿物:
鼻息肉、乳头状瘤等占位性病变直接阻塞鼻腔通道。多表现为渐进性鼻塞,鼻内镜可见表面光滑的新生物。确诊需病理活检,良性肿物可行鼻内镜下切除术,恶性肿瘤需扩大切除范围。
建议保持室内湿度50%-60%,每日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2次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。急性发作期可热敷鼻部促进血液循环,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改善通气。若鼻塞持续2周不缓解或伴随血性分泌物、视力改变等症状,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完善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。平时注意预防感冒,戒烟并减少接触二手烟,在花粉季节外出时佩戴防护口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