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伤风可能由伤口感染破伤风梭菌引起,典型症状包括肌肉强直、痉挛、吞咽困难等。早期就医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,配合镇静药物控制痉挛。
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神经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,导致全身骨骼肌持续性收缩。最早表现为咀嚼肌紧张牙关紧闭,逐渐扩展至颈部、背部、腹部肌肉,呈现角弓反张体征。这种强直状态在发作间期仍持续存在,区别于其他痉挛性疾病。
毒素干扰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,引发阵发性剧烈肌肉痉挛。轻微刺激如声响、光线即可诱发,常见面部痉挛呈现苦笑面容,喉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。痉挛发作时伴随剧烈疼痛,严重者可发生骨折或舌咬伤。
毒素影响自主神经系统时出现血压波动、心律失常、多汗等症状。约15%患者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,表现为高血压危象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。这种紊乱可能持续至恢复期,需持续心电监护。
咽喉肌与呼吸肌受累导致吞咽困难、饮水呛咳,增加吸入性肺炎风险。严重者需鼻饲喂养或气管切开维持通气。该症状常与牙关紧闭并存,影响营养摄入与口腔护理。
持续性肌肉收缩使代谢率急剧升高,核心体温可达38-40℃。能量过度消耗导致极度疲乏,未及时干预可出现横纹肌溶解、急性肾损伤等多器官衰竭。死亡多因呼吸肌麻痹或继发感染所致。
破伤风患者需隔离于安静暗室减少刺激,饮食选择流质或匀浆膳保证每日2000千卡热量,康复期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。未完成基础免疫者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,伤口污染后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显著降低发病率。高风险职业人群建议每10年加强免疫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