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数房颤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,但彻底治愈的可能性与病因、病程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。
1、阵发性房颤阶段:
早期阵发性房颤有较高治愈可能。此阶段发作持续时间短于7天且可自行终止,约60%患者通过导管消融术可达到临床治愈。射频消融或冷冻球囊消融能隔离肺静脉异常电信号,配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、普罗帕酮等可提高成功率。日常需控制血压、限制酒精摄入,避免过度疲劳诱发发作。
2、持续性房颤阶段:
持续超过7天的房颤治愈率下降至40%-50%。除导管消融外,需联合电复律恢复窦律,并长期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、达比加群预防血栓。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心脏瓣膜病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。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维持体重指数<25。
3、永久性房颤阶段:
病程超过1年的永久性房颤难以恢复窦律,治疗目标转为控制心室率和预防卒中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控制心率,配合左心耳封堵术降低血栓风险。需每月监测INR值,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。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每日钠盐摄入至3克以下。
房颤患者需终身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,每日监测脉搏是否规整,每半年复查动态心电图。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,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ω-3脂肪酸。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可改善自主神经功能,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脱水。突发心悸持续超过2小时或伴晕厥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