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无法自行痊愈,需通过医学干预控制病情发展。
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,主要因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损伤。根据病变程度可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。非增殖期表现为微血管瘤、出血点或硬性渗出,此时通过控制血糖、血压及血脂可延缓进展;增殖期则出现新生血管形成、玻璃体出血甚至视网膜脱离,需接受激光治疗、玻璃体切除手术等专业治疗。
1、非增殖期管理:
此阶段以代谢控制为核心。血糖管理需维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%,可通过饮食调整如低升糖指数食物搭配、规律有氧运动实现。血压应控制在130/80毫米汞柱以下,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达标。每年需进行散瞳眼底检查,若出现黄斑水肿需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。
2、增殖期干预:
当出现视网膜缺血缺氧时,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破坏缺氧区域以减少新生血管生成。对于严重玻璃体出血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,需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填充。术后需保持俯卧位以促进视网膜复位,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。
日常需严格监测血糖波动,建议采用分餐制避免血糖骤升。多食用深色蔬菜及浆果类补充抗氧化物质,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。适度进行太极拳、散步等低冲击运动,每次30分钟且避开胰岛素作用高峰时段。戒烟并控制每日酒精摄入少于25克,定期进行眼底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