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菌性阴道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盆腔炎、不孕症、妊娠并发症、泌尿系统感染及增加性传播疾病风险。主要危害包括上行感染扩散、生殖功能损害、母婴健康威胁、邻近器官受累及免疫屏障破坏。
1、盆腔炎症:
阴道内致病菌持续繁殖可沿生殖道逆行扩散,引发子宫内膜炎、输卵管炎等盆腔炎症。典型表现为下腹坠痛、异常阴道流血及发热,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。临床需通过妇科检查结合超声诊断,急性期需足量抗生素治疗,慢性期可配合物理疗法。
2、不孕风险:
长期炎症环境会改变宫颈黏液性质,阻碍精子通过;输卵管粘连或阻塞可直接导致机械性不孕。研究显示未经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不孕发生率升高3-5倍。建议备孕前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,确诊后需规范治疗2-3个月经周期。
3、妊娠危害:
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炎可能引起胎膜早破、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。致病菌产生的磷脂酶A2可刺激前列腺素分泌诱发宫缩。孕中期筛查发现阳性者,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妊娠安全级阴道栓剂,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胎儿状况。
4、尿路感染:
阴道与尿道解剖位置毗邻,加德纳菌等病原体易扩散至泌尿系统,引发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。约30%反复尿路感染女性合并阴道菌群失调。治疗需同步调节泌尿生殖道微环境,建议每日饮水2000ml以上,避免憋尿行为。
5、疾病易感性:
阴道菌群失衡会破坏局部免疫屏障,显著增加HPV、HIV等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。乳酸杆菌减少导致阴道pH值升高,使黏膜更易被病原体定植。除规范抗菌治疗外,建议补充阴道益生菌制剂,日常选择棉质透气内裤。
保持外阴清洁干燥,避免过度冲洗破坏微生态平衡;增加酸奶、纳豆等含益生菌食物摄入;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,伴侣需同步检查;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;月经期勤换卫生巾,避免使用含香氛的卫生产品。若出现分泌物异味加重、外阴灼痛或发热等症状,应立即至妇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