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功能

什么是病毒性腹泻

2025-10-11

1726次浏览

病毒性腹泻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炎,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、腺病毒等。病毒性腹泻主要表现为水样便、腹痛、恶心呕吐,可能伴有发热或脱水,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。

1、轮状病毒

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病原体,多发于秋冬季。感染后潜伏期约1-3天,典型症状为突发水样腹泻,每日可达10-20次,粪便呈蛋花汤样,常伴随喷射性呕吐和低热。患儿易出现脱水体征如尿量减少、囟门凹陷,严重者可发生电解质紊乱。目前已有轮状病毒疫苗可用于预防。

2、诺如病毒

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,可在各年龄段引发急性胃肠炎。其特点为集体暴发流行,常见于学校、养老院等场所。症状包括突发剧烈呕吐、水样腹泻和腹部绞痛,病程通常持续24-72小时。该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,接触被污染物体表面也可能感染。

3、腺病毒

肠道腺病毒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,全年均可发病。除腹泻症状外,常伴有呼吸道感染表现如咽痛、咳嗽等。腹泻程度较轮状病毒轻,但持续时间可达1-2周。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结膜炎等肠外表现,免疫缺陷者感染后症状较重。

4、星状病毒

星状病毒多引起婴幼儿轻度腹泻,粪便中可见特征性星形颗粒。临床表现以低热、食欲减退和水样便为主,通常3-5天自愈。该病毒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中很少导致严重脱水,但早产儿或营养不良儿童需警惕病程延长。

5、其他病毒

肠道病毒、冠状病毒等也可引起腹泻症状,常伴随特征性表现。如柯萨奇病毒可能伴发手足口病,某些冠状病毒株与呼吸道症状相关。这类病毒感染通常症状较轻,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。

病毒性腹泻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可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。饮食选择米汤、面条等清淡易消化食物,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腹泻。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,婴幼儿患者需及时更换尿布防止交叉感染。若出现持续高热、血便、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,或婴幼儿超过6小时无尿,应立即就医。多数病毒性腹泻具有自限性,但脱水是主要风险,尤其需关注老年人和婴幼儿的液体摄入情况。

好文章,值得分享给更多人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最新问答

猜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