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银屑病可能由遗传因素、免疫异常、皮肤屏障功能障碍、感染诱发、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局部用药、光疗、系统治疗、生物制剂、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。
1、遗传因素:
约30%患儿存在家族史,HLA-Cw6基因变异与早发型银屑病显著相关。父母一方患病时子女发病率达10%,双方患病时风险升至50%。这类患儿需避免诱发因素,日常使用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,如凡士林或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。
2、免疫异常:
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导致IL-17/23通路失调,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周期缩短至3-4天。患儿可能伴随甲凹陷或关节肿痛,治疗需采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,中重度病例需配合窄谱UVB光疗。
3、屏障功能障碍:
患儿皮肤中丝聚蛋白减少,经皮失水率较正常儿童高2-3倍。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,易受外界刺激诱发同形反应。护理需选用无皂基清洁剂,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乳,避免羊毛等粗糙材质衣物摩擦。
4、感染诱发:
链球菌咽炎可诱发点滴状银屑病,HIV感染患儿病情更易进展。发病前2-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,伴随咽痛、发热等症状。急性期需清除感染灶,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阿奇霉素,皮损处涂抹糖皮质激素乳膏。
5、环境刺激:
寒冷干燥气候、外伤、精神压力等非特异性刺激可加重病情。肥胖患儿皮损更易累及皮肤皱褶处。治疗需控制体重指数,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40%-60%,避免搔抓或过度清洗。
患儿需保证每日60分钟户外活动,补充维生素D和Omega-3脂肪酸。饮食避免高糖高脂,推荐三文鱼、菠菜等抗炎食物。洗澡水温控制在37℃以下,选择纯棉宽松衣物。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指标,青春期患者需关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。皮损广泛或合并关节症状时应及时转诊皮肤科专科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