痈疽疮疡是中医对体表化脓性感染的总称,主要包括痈、疽、疮、疡四种类型,分别对应不同临床表现的皮肤软组织感染。
1、痈:
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,西医称为"疖病"或"痈"。典型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,中央形成脓栓,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。好发于颈项、背部等皮肤较厚部位,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。治疗需切开引流,配合抗生素如头孢氨苄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。
2、疽:
疽是深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,相当于西医的"深部脓肿"或"蜂窝织炎"。病变范围较广,局部漫肿无头,皮色暗红或不变,疼痛剧烈。常见于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,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。需及时手术扩创,配合青霉素类或克林霉素治疗。
3、疮:
疮泛指皮肤表浅溃疡,包括西医的"脓疱疮"、"接触性皮炎"等。表现为皮肤破损、渗出、结痂,多由细菌感染或过敏导致。常见于儿童面部和四肢,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为主。局部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。
4、疡:
疡指慢性皮肤溃疡,对应西医的"慢性创面"或"静脉性溃疡"。特征为创面经久不愈,基底苍白,边缘不规则。多见于下肢静脉曲张、糖尿病足患者。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,创面清创后使用银离子敷料或生长因子凝胶。
5、共性特征:
四类病变均属"阳证疮疡",具有红、肿、热、痛的基本特征。中医认为多因热毒蕴结、气血瘀滞所致,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、活血排脓。现代医学强调早期抗感染和彻底引流,严重者需静脉用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。
预防痈疽疮疡需保持皮肤清洁,避免搔抓损伤。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,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穿戴弹力袜。饮食宜清淡,多食冬瓜、绿豆等清热解毒食材,少食辛辣刺激食物。出现皮肤红肿热痛应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挤压或使用偏方处理。日常可练习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增强体质,但需注意创面部位避免过度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