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氨酶高可能由脂肪肝、病毒性肝炎、药物损伤、酒精性肝病、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保肝治疗、抗病毒治疗、戒酒、免疫调节、病因治疗等方式改善。
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转氨酶升高的常见生理性因素,与肥胖、高脂饮食、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。肝脏脂肪堆积导致肝细胞损伤,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释放入血。减轻体重、低脂饮食、有氧运动可逆转早期脂肪肝,推荐每日摄入膳食纤维30克,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或游泳。
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属于病理性因素,病毒复制引发肝细胞炎症坏死。患者可能出现乏力、黄疸等症状。抗病毒治疗需选用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,或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的DAA方案。定期监测HBV-DNA载量和肝脏弹性检测至关重要。
对乙酰氨基酚过量、抗结核药物异烟肼、他汀类药物等可能造成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。临床表现为服药后2-8周出现转氨酶升高,伴食欲减退。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后,可静脉输注谷胱甘肽,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促进肝细胞修复。
长期每日饮酒超过40克乙醇会诱发酒精性肝炎,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和Mallory小体形成。患者常有肝掌、蜘蛛痣等体征。严格戒酒是治疗核心,补充维生素B1和叶酸,严重者需进行肝移植评估。
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,血清中可检出抗核抗体或抗平滑肌抗体。疾病活动期转氨酶可达正常值5倍以上,可能进展为肝硬化。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是标准治疗方案,需监测白细胞计数和骨密度。
转氨酶升高患者应避免高脂高糖饮食,优先选择清蒸鱼、荞麦等优质蛋白和低GI食物。建议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,每周3次、每次30分钟。定期复查肝功能时需空腹采血,检查前3天禁止剧烈运动。睡眠不足会影响肝脏修复,需保证23点前入睡。出现持续乏力、腹胀症状应及时消化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