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尖囊肿可能由龋齿未治疗、牙髓坏死、根尖周炎、牙外伤、牙周病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根管治疗、囊肿摘除术、拔牙、抗生素治疗、定期口腔检查等方式干预。
1、龋齿未治疗:牙齿龋坏未及时充填可导致细菌侵入牙髓,引发慢性炎症刺激形成囊肿。日常需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,发现龋齿立即采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充填,避免病变发展至根尖区。
2、牙髓坏死:牙髓组织坏死液化后分解产物渗透至根尖区,形成囊性病变。建议对变色无活力牙齿行根管治疗,使用氢氧化钙糊剂消毒根管,配合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封闭根尖孔。
3、根尖周炎:慢性根尖周肉芽肿在长期炎症刺激下可转化为囊肿。临床表现为咬合痛、牙龈脓包,需通过根尖切除术或意向性再植术清除病灶,术后口服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预防感染。
4、牙外伤:牙齿受到撞击后血管断裂导致牙髓坏死,继而发展成囊肿。外伤后需拍摄牙片监测牙根发育情况,青少年患者可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促进根尖闭合。
5、牙周病:重度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,细菌通过牙周袋逆行感染根尖区。基础治疗包括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,晚期需拔除无法保留的患牙,择期种植修复。
日常需控制每日精制糖摄入量低于25克,选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。建议每年进行1-2次全口牙周检查,对于存在深龋或充填体的牙齿可拍摄小牙片监测根尖状态。囊肿直径超过1厘米或导致面部肿胀时需立即就诊口腔颌面外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