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滋病相关红点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玫瑰疹或紫红色卡波西肉瘤,需结合高危行为史和实验室检测确诊。皮肤表现并非艾滋病特异性症状,需与其他皮肤病鉴别。
1、玫瑰疹:HIV感染后2-4周可能出现泛发性淡红色斑疹,直径0.5-1cm,多分布于躯干和面部。这种急性期皮疹伴随发热、淋巴结肿大,通常1-3周自行消退。需通过HIV核酸或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确诊。
2、卡波西肉瘤:晚期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紫红色结节或斑块,好发于下肢、口腔黏膜。皮损由人类疱疹病毒8型引起,提示CD4细胞计数<200个/μL。需进行皮肤活检确诊,治疗包括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和局部放疗。
3、脂溢性皮炎:HIV感染者常见面部、头皮出现红斑伴油腻鳞屑,发病率较常人高10倍。与马拉色菌感染及免疫缺陷有关,需使用酮康唑洗剂和弱效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。
4、带状疱疹:沿神经节分布的簇集水疱,HIV感染者易反复发作且皮损范围广。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,提示免疫功能受损。需早期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。
5、口腔毛状白斑:舌侧缘出现的白色条纹状损害,与EB病毒感染相关。这种上皮增生性病变是艾滋病进展的标志,需通过口腔科检查和病毒载量检测确认。
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,每日摄入优质蛋白质不少于1.2g/kg体重,补充维生素A、B族、E及锌、硒等微量元素。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避免过度疲劳。皮肤护理需使用温和清洁产品,外出做好防晒,出现不明皮疹应及时就医排查。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,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