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吐下泻可通过蒙脱石散、口服补液盐、洛哌丁胺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、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。上吐下泻通常由饮食不当、病毒性胃肠炎、细菌感染、食物中毒、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。
1、吸附止泻:
蒙脱石散通过吸附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毒素发挥作用,对水样便效果显著。该药物不进入血液循环,儿童孕妇均可安全使用,需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两小时服用。
2、纠正脱水:
口服补液盐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,预防脱水引起的循环衰竭。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低渗配方含氯化钠、枸橼酸钠等成分,建议每排泄一次稀便补充10ml/kg液体。
3、抑制肠蠕动:
洛哌丁胺通过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减缓排便频率,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。需注意细菌性肠炎患者禁用,可能引发中毒性巨结肠,用药不超过48小时。
4、调节菌群:
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含长型双歧杆菌等益生菌,能竞争性抑制致病菌定植。存储需2-8℃冷藏,与抗生素合用需间隔3小时,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明确。
5、抗感染治疗:
诺氟沙星作为喹诺酮类抗生素,适用于志贺菌属等细菌感染。18岁以下人群禁用可能影响软骨发育,用药期间需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光毒性反应。
腹泻期间建议采用BRAT饮食香蕉、米饭、苹果泥、吐司,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。症状持续超过3天伴发热、血便时需及时就医,儿童老人出现尿量减少、眼窝凹陷等脱水体征应立即静脉补液治疗。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蒸蛋、藕粉等低渣食物,配合腹部保暖及足三里穴位按摩促进肠道功能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