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功能

什么是牙颌面畸形

2025-05-25

234次浏览

牙颌面畸形是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牙齿排列及面部结构失调,主要包括上颌前突、下颌后缩、地包天、开颌等类型。这类畸形可能由遗传因素、不良口腔习惯、外伤或疾病等因素引起,通常表现为咬合异常、面部不对称、发音障碍等功能或美观问题。

1、遗传因素:

约40%-60%的牙颌面畸形与家族遗传相关。若父母存在颌骨发育异常,子女出现类似畸形的概率显著增高。常见如Ⅲ类错颌地包天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,可能与特定基因调控颌骨生长方向有关。

2、不良口腔习惯:

儿童期长期吮指、口呼吸、吐舌等习惯会干扰颌骨正常发育。例如口呼吸会导致上颌狭窄、牙弓变形,而吐舌习惯可能造成前牙开颌。这些行为若持续至替牙期6-12岁,可能造成不可逆的骨骼畸形。

3、外伤影响:

颌面部外伤是获得性畸形的重要诱因。儿童期颞下颌关节损伤可能抑制下颌生长,导致小下颌畸形;而颌骨骨折未及时复位可能造成错位愈合,引发咬合紊乱。此类情况需早期干预以避免继发畸形。

4、疾病因素:

佝偻病、垂体功能亢进等全身性疾病可干扰骨骼发育。局部因素如唇腭裂患者常伴发上颌发育不足,而关节强直可能导致下颌后缩。这类畸形通常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。

5、功能代偿:

牙齿早失、龋坏等导致的异常咬合可能引发颌骨适应性改变。例如长期单侧咀嚼会造成面部不对称,后牙缺失可能引起下颌前伸代偿。早期修复缺牙可有效预防继发畸形。

对于轻度畸形,12岁前可通过活动矫治器、功能矫治器等引导颌骨发育;骨性畸形需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女孩11-13岁,男孩13-15岁进行矫形治疗;成人严重骨性畸形往往需要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。日常应避免单侧咀嚼、口呼吸等不良习惯,儿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孕期注意营养均衡以降低先天畸形风险。乳牙期出现反颌、开颌等情况建议4-6岁即开始干预,青少年矫治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并配合肌功能训练。

好文章,值得分享给更多人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最新问答

猜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