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功能

雄黄禁售了的原因

2025-05-24

140次浏览

雄黄禁售主要因其含剧毒成分砷化物,长期接触或误服可导致砷中毒,危害健康。禁售原因包括毒性风险、致癌证据、替代品普及、监管政策收紧、传统认知更新。

功能主治: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,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感染,例如:脓疱病,疖肿、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、溃疡合并感染,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。

用法用量:本品应外用,局部涂于患处。必要时,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敷盖,每日3次,5天一疗程,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。

1、毒性风险:

雄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,急性中毒可引发剧烈腹痛、呕吐、休克,慢性暴露会损伤肝脏、肾脏和神经系统。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删除雄黄条目,因其治疗窗狭窄,安全剂量难以控制。民间误用雄黄酒驱邪等习俗曾导致多起群体中毒事件。

2、致癌证据:

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无机砷列为1类致癌物,雄黄经代谢产生的三价砷可直接破坏DNA。流行病学显示,长期接触者皮肤癌、膀胱癌发病率显著升高。我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明确禁止雄黄添加,因其透皮吸收仍具风险。

3、替代品普及:

现代医学对雄黄传统适应症如疥疮、带状疱疹已有更安全的治疗方案。外用抗菌可选莫匹罗星软膏,抗病毒有阿昔洛韦等药物。中药配伍中亦发现青黛、冰片等可替代雄黄的清热解毒功效,且不含砷成分。

4、监管政策收紧:

原国家食药监总局2013年将雄黄列入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,禁止零售流通。2020版中国药典进一步取消其药用标准,仅限工业用途且需特殊许可。欧盟REACH法规、美国FDA均将砷化物列为禁用物质。

5、传统认知更新:

现代毒理学研究推翻"微量雄黄无害"的传统观点,证实即使0.1克也可能引发中毒。端午节悬挂雄黄等习俗已被艾草、菖蒲等安全替代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停用含雄黄制剂,转向硇砂等低毒矿物药。

建议公众彻底摒弃使用雄黄的习惯,接触过雄黄物品需用肥皂水彻底清洗。若出现指甲白线、皮肤角化等砷中毒征兆,应立即就医检测尿砷含量。日常生活中可选择电子驱蚊器替代雄黄驱虫,食用级硫磺浴盐可替代雄黄外用。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毒性中药饮片管理办法,中药师调配含砷矿物药时需佩戴N95口罩与橡胶手套,避免粉尘吸入。环保部门需加强雄黄采矿区的土壤修复,防止砷通过食物链富集。

好文章,值得分享给更多人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最新问答

猜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