嘴唇肿胀可通过抗组胺药、糖皮质激素、抗生素等方式治疗。该症状通常由过敏反应、感染、创伤、血管神经性水肿、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。
1、抗组胺药:过敏反应是嘴唇肿胀的常见原因,表现为局部瘙痒伴皮肤潮红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依巴斯汀等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,缓解血管扩张和渗出。避免抓挠肿胀部位,冷敷可辅助减轻不适。
2、糖皮质激素:严重过敏或血管神经性水肿需短期使用泼尼松、地塞米松等药物抑制免疫反应。这类情况常伴随呼吸困难,需警惕喉头水肿风险。用药期间监测血糖血压变化。
3、抗生素治疗:细菌感染引发的肿胀需口服阿莫西林、头孢呋辛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形成脓疱,伴随局部皮温升高。保持口腔清洁可加速恢复。
4、局部处理:创伤性肿胀早期冰敷减少渗出,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。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,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继发感染。
5、病因筛查:反复发作需排查食物过敏、日光性皮炎等诱因。血清IgE检测和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致敏原。慢性唇炎患者可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黏膜修复。
日常选择低敏性润唇膏保湿,避免舔唇习惯。增加猕猴桃、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摄入,减少海鲜、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接触。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、游泳可增强免疫力,但肿胀伴喘憋需立即急诊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