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表现为上腹隐痛、餐后饱胀、反酸嗳气、食欲减退、口臭等症状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黑便或贫血。
1、上腹隐痛:感染后胃黏膜炎症刺激可引发剑突下持续性钝痛,疼痛多与进食无关。疼痛程度从轻度不适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不等,空腹时可能加重。建议完善碳13/14呼气试验确诊,根除治疗需结合抗生素与抑酸药物。
2、餐后饱胀: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气,导致胃排空延迟。患者进食少量食物即产生明显饱腹感,可能伴有恶心呕吐。调整饮食为少量多餐,避免高脂饮食可缓解症状。
3、反酸嗳气:幽门螺杆菌破坏胃黏膜屏障,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引发烧灼感。气体通过食管排出形成频繁嗳气,平卧位症状加重。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,配合铝碳酸镁保护黏膜。
4、食欲减退:慢性炎症影响胃蠕动功能及消化酶分泌,导致早饱现象。患者体重可能进行性下降,儿童感染者可能出现发育迟缓。补充维生素B族及锌元素有助于改善味觉敏感度。
5、口臭异味:细菌分解胃内尿素产生氨气,通过血液循环从肺部排出。特征性口臭呈腐臭味,刷牙无法消除。根除治疗后可逐渐缓解,日常可使用含氯己定漱口水抑制口腔细菌。
患者日常需注意分餐制避免传染,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、鲜枣等食物促进黏膜修复,规律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改善胃肠蠕动。出现呕血、柏油样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时需立即急诊处理,长期感染者建议每两年进行胃镜复查监测黏膜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