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完耳洞后可通过保持清洁、避免触碰、防止感染、观察恢复、选择饰品等方式护理。
1、清洁消毒: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擦拭耳洞周围,避免使用双氧水刺激伤口。佩戴耳钉前后需洗手,防止细菌感染。耳洞愈合前避免游泳、泡澡等接触不洁水源的活动。
2、减少触碰:愈合期避免频繁转动耳钉或用手触摸,减少外力摩擦导致发炎。睡觉时选择仰卧姿势,避免侧睡压迫耳垂。穿脱衣物需小心,防止钩挂耳钉造成撕裂伤。
3、预防感染:若出现红肿、渗液等感染迹象,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。避免使用劣质金属耳钉,优先选择医用钛钢或纯金材质。耳洞未愈合时不建议频繁更换饰品。
4、观察恢复:正常愈合过程伴随轻微痒感,若持续疼痛或流脓需及时就医。耳垂厚度不同可能导致愈合速度差异,通常需4-8周完全恢复。软骨部位穿孔愈合时间可能延长至3-6个月。
5、饰品选择:初期佩戴直线型耳钉利于伤口恢复,避免过重或复杂造型的耳环。耳堵需保留适当空隙保证透气性,但不宜过松导致脱落。更换新耳饰前需用酒精浸泡消毒。
恢复期间保持饮食清淡,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促进伤口愈合。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刺激耳洞,游泳、桑拿等活动建议延后至完全愈合后。耳洞护理期间出现异常肿胀、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至医院耳鼻喉科或皮肤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