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列腺癌晚期可通过内分泌治疗、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及姑息治疗等方式综合干预。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、患者身体状况及基因检测结果个体化制定。
1、内分泌治疗:
通过抑制雄激素分泌或阻断其作用延缓肿瘤进展,常用药物包括亮丙瑞林、比卡鲁胺、阿比特龙。约80%患者初期对去势治疗敏感,但多数在18-24个月后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。治疗期间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骨代谢指标,长期使用可能引发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风险。
2、化疗:
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是标准一线化疗方案,可延长生存期2-4个月。新型微管抑制剂卡巴他赛适用于多西他赛治疗失败者。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、周围神经病变和乏力,需配合生长因子支持治疗。治疗前需评估患者ECOG体能状态评分,≥2分者慎用。
3、靶向治疗:
针对BRCA等DNA修复基因突变患者,奥拉帕利等PARP抑制剂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。镭-223二氯化物可选择性作用于骨转移灶,改善骨相关事件。治疗前需进行二代基因测序,靶向药物常与内分泌治疗联用,需注意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。
4、免疫治疗:
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错配修复缺陷患者,客观缓解率约30%。自体细胞免疫疗法Sipuleucel-T可延长生存期4.1个月。免疫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甲状腺炎、肺炎,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胸部CT。
5、姑息治疗:
针对骨转移疼痛可采用锶-89核素治疗或局部放疗,脊髓压迫需紧急减压手术。吗啡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可控制顽固性疼痛。多学科团队应提供营养支持、心理疏导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,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约12-18个月。
前列腺癌晚期患者应保持每日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,采用高蛋白饮食配合ω-3脂肪酸补充。疼痛管理需按时给药而非按需给药,家属应学习翻身技巧预防压疮。定期进行盆底肌训练可改善尿失禁,心理支持可降低抑郁发生率。建议每3个月复查骨扫描和MRI评估治疗效果,参加临床试验可能获得新型治疗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