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腺炎可通过头孢氨苄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、布洛芬等药物治疗,通常由细菌感染、乳汁淤积、乳头皲裂、免疫力下降、哺乳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。
功能主治: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,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,例如:脓疱病、疖肿、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、不超过10厘米*10厘米面积的浅表性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。
用法用量:本品应外用,局部涂于患处。必要时,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敷盖,每日3次,5天一疗程,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。
细菌性乳腺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,头孢氨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效;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对抗产β-内酰胺酶细菌;哺乳期患者用药需选择青霉素类或头孢类等安全性较高的药物。
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红肿热痛症状,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哺乳期患者。局部冷敷能减轻炎症反应,每日3-4次、每次15分钟的冷敷可降低组织代谢率。
乳汁淤积者需保持排乳通畅,哺乳前热敷促进导管扩张,手法按摩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推挤。电动吸乳器每2-3小时使用一次,避免乳汁滞留加重感染。
乳头皲裂需涂抹羊毛脂软膏保护创面,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抹乳头。使用纯棉哺乳垫保持干燥,避免细菌经破损皮肤入侵。
保证每日7-8小时睡眠,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。减少高糖饮食摄入,增加三文鱼、核桃等富含ω-3脂肪酸的食物调节免疫功能。
急性期需暂停患侧哺乳但需排空乳汁,选择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。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乳汁,体温超过38.5℃或出现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就医。恢复期可进行肩关节环绕运动促进淋巴回流,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胸部压力的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