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暑可通过避免高温暴露、及时补水、合理着装、调整活动强度、监测高危人群等方式预防。
减少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户外活动,选择阴凉通风环境。户外工作者需每2小时休息15分钟,避免持续暴晒。室内可通过空调、风扇降低室温至26℃以下,湿度控制在60%以内。
每小时饮用200-300ml含电解质的饮品,如淡盐水、运动饮料或椰子水。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,忌饮酒精或高糖饮料。观察尿液颜色,若呈深黄色需增加补水量。
选择浅色、宽松的棉质或速干面料衣物,佩戴宽檐帽及UV400太阳镜。户外作业者建议穿戴冰丝袖套、冷却背心等防护装备,使用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。
高温环境下降低运动强度至日常的70%,采用间歇训练模式。出现头晕、心悸等先兆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,转移至阴凉处平卧,解开领口腰带散热。
重点关注儿童、孕妇、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,避免单独留置于密闭车厢。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,高血压患者注意避免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。
预防中暑需结合饮食管理与环境调节,每日保证摄入西瓜、黄瓜等高水分食物,避免油腻饮食加重代谢负担。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、太极等低强度运动,随身携带薄荷油、清凉喷雾等降温物品。居住环境保持空气流通,睡眠时使用竹席、冰枕等辅助散热工具,定期测量体温与脉搏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