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、呕吐、腹胀、停止排便排气以及脱水休克。
1、腹痛:
腹痛是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症状,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,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。疼痛发作时患者常屈曲身体以减轻不适,间歇期疼痛可完全缓解。机械性肠梗阻疼痛具有规律性,与肠蠕动增强有关。
2、呕吐:
呕吐症状与梗阻部位密切相关,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,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;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,呕吐物可呈粪样。绞窄性肠梗阻时呕吐物可能带有血性液体。
3、腹胀:
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相关,低位肠梗阻腹胀更为明显。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,听诊可闻及高调肠鸣音或气过水声。麻痹性肠梗阻时全腹均匀膨胀,肠鸣音减弱或消失。
4、停止排便排气:
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表现为肛门停止排便排气,但在梗阻早期,梗阻远端肠道内残留的粪便和气体仍可排出。部分性肠梗阻患者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。
5、脱水休克:
频繁呕吐和肠液积聚可导致严重脱水,表现为皮肤弹性差、眼窝凹陷、尿量减少。病情进展可出现脉搏细速、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。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可能出现发热、腹膜刺激征等全身中毒症状。
急性肠梗阻患者需禁食禁水,立即就医治疗。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暴饮暴食,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腹部按摩和适量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。建议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燕麦、芹菜,适当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,保持规律排便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