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功能

怎样通过血象判断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

2025-04-06

162次浏览

血象分析可通过白细胞计数、中性粒细胞比例、淋巴细胞比例、C反应蛋白、降钙素原等指标综合判断病毒或细菌感染。细菌感染常表现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,病毒感染则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。

1、白细胞计数: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超过10×10⁹/L,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增高;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正常或轻度降低,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。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,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多伴明显白细胞增高。

2、中性粒细胞: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时,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达80%以上,并出现核左移现象;病毒感染时该比例多低于70%。但需注意应激状态、激素使用等干扰因素。

3、淋巴细胞:病毒感染特征性表现为淋巴细胞比例超过40%,EB病毒等特殊感染可见异型淋巴细胞;细菌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相对降低。幼儿因生理性淋巴细胞增多需年龄校正。

4、C反应蛋白:细菌感染后6-8小时CRP迅速升高,数值多超过50mg/L;病毒感染CRP轻度增高或不超20mg/L。但需排除创伤、手术等非感染性升高因素。

5、降钙素原:细菌感染尤其脓毒症时PCT显著升高,超过0.5ng/ml提示细菌感染可能;病毒感染PCT通常<0.25ng/ml。该指标较CRP更具特异性,但价格较高。

日常监测体温变化,保持每日2000ml水分摄入,选择鸡蛋羹、燕麦粥等易消化食物。适当进行八段锦、散步等低强度运动,避免剧烈活动加重消耗。出现持续高热、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,进行血培养、影像学等进一步检查。

好文章,值得分享给更多人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最新问答

猜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