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功能

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如何治疗

2025-05-24

107次浏览

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、静脉营养支持、抗生素治疗、外科手术干预、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治疗。该病通常由早产肠道发育不成熟、肠道缺血缺氧、细菌感染、喂养不当、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。

1、禁食胃肠减压:

确诊后需立即停止经口喂养,通过鼻胃管进行持续胃肠减压,减轻肠道负担。减压期间需监测胃液引流量及性质,记录24小时出入量。肠道休息时间通常为7-14天,恢复喂养需从稀释配方奶开始,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。

2、静脉营养支持:

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提供全肠外营养,保证热量、蛋白质、脂肪及微量营养素供给。营养液需根据体重精确配置,每日监测电解质和血糖。建议采用"全合一"营养液输注方式,同时补充谷氨酰胺等肠黏膜保护成分

3、抗生素治疗:

经验性选用覆盖肠道菌群的广谱抗生素,如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,或美罗培南单药治疗。需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方案,疗程一般14-21天。严重感染可加用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,合并真菌感染时使用氟康唑。

4、外科手术干预:

出现肠穿孔、腹膜炎或肠梗阻时需急诊手术,常见术式包括肠造瘘术、肠切除吻合术。手术指征包括气腹征象、门静脉积气、腹壁红肿固定包块。术后需加强创面护理,预防造瘘口周围皮炎和电解质紊乱。

5、并发症管理:

密切监测脓毒症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、短肠综合征等并发症。血小板减少时输注血小板,低血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。恢复期可能出现肠狭窄,需通过造影评估,严重者需二次手术。长期随访营养状况和神经发育。

患儿出院后应继续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至少3个月,避免高渗食物。定期监测体重、头围等生长指标,补充铁剂和维生素D。护理需注意手卫生和喂养器具消毒,避免肠道感染复发。建议每3个月复查腹部超声,评估肠道恢复情况。母乳喂养母亲需保持均衡饮食,必要时添加母乳强化剂。康复阶段可进行适度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,但需避免剧烈运动。

好文章,值得分享给更多人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最新问答

猜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