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炎可通过牙龈红肿、出血、牙齿松动、牙周袋形成、口臭等症状判断。牙龈红肿多由菌斑刺激引发,日常需加强刷牙和使用牙线;出血提示牙龈炎症进展,建议使用含氟牙膏配合抗菌漱口水;牙齿松动反映牙槽骨吸收,需及时进行牙周刮治;牙周袋深度超过3毫米需专业探诊确认;口臭可能伴随厌氧菌感染,可尝试舌苔清洁和定期洗牙。
1、牙龈红肿:牙周炎早期常见牙龈充血肿胀,触碰易出血。菌斑堆积刺激牙龈组织产生炎症反应,长期未清洁可能发展为牙周袋。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龈边缘,配合冲牙器清除食物残渣。
2、牙龈出血:刷牙或咀嚼硬物时出血是典型症状,与牙龈毛细血管扩张有关。可能与维生素C缺乏或凝血功能障碍相关。选用软毛牙刷减少摩擦,含氯己定成分的漱口水可抑制细菌繁殖。
3、牙齿松动: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齿支撑力下降,重度牙周炎可能出现牙齿移位。与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相关,需拍摄X光片评估骨量。基础治疗包括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。
4、牙周袋探诊:健康牙龈沟深度不超过3毫米,探诊出血提示活动性炎症。牙周袋形成后易藏匿牙结石,需每半年接受一次超声洁治。深度超过5毫米可能需翻瓣手术。
5、持续性口臭:牙周袋内厌氧菌分解蛋白质产生硫化物,普通漱口难以消除。可能与胃食管反流或鼻窦炎混淆,建议进行牙周探诊和微生物检测。定期使用刮舌器清洁舌背,减少细菌残留。
日常饮食增加芹菜、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牙龈按摩,避免过烫或过硬食物刺激。适度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,每年接受一次专业牙周检查。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,有助于牙周组织修复。吸烟者需严格戒烟以降低炎症反应,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。夜间佩戴咬合垫可减轻磨牙对牙周组织的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