胎盘残留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、胎盘粘连、胎盘植入、胎盘剥离不全、胎盘异常附着等因素引起,需通过药物清宫、手术清除等方式干预。
胎盘残留组织在宫腔内腐败分解,成为细菌培养基,可能诱发子宫内膜炎或盆腔感染。患者表现为发热、下腹压痛、恶露异味,需及时使用头孢曲松、甲硝唑、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控制感染。
残留胎盘影响子宫复旧,导致子宫收缩不良持续出血。临床可见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,伴随头晕、心悸等贫血症状。静脉注射缩宫素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促进宫缩止血。
残留超过4周的胎盘组织可能纤维化粘连宫壁,形成胎盘息肉。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,超声显示宫腔占位,需行宫腔镜电切术或刮宫术清除。
慢性炎症导致宫腔粘连或输卵管阻塞,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。患者后续妊娠可能面临胚胎着床困难,需通过宫腔粘连分离术改善生育环境。
胎盘组织释放凝血活酶入血,可能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。表现为皮肤瘀斑、针眼渗血等凝血功能障碍,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。
日常需监测体温及恶露性状,选择高蛋白饮食如鱼肉、鸡蛋促进组织修复,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。出现持续腹痛或大出血需立即就医,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子宫切除等严重后果。哺乳期用药需选择不影响乳汁分泌的抗生素,术后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宫腔恢复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