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毒性心肌炎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,可能由柯萨奇病毒、流感病毒、腺病毒感染引起,临床表现为心悸、胸痛、呼吸困难,可通过抗病毒治疗、营养心肌、卧床休息等方式干预。
柯萨奇B组病毒占病毒性心肌炎病原体的50%以上,流感病毒、腺病毒、EB病毒也可通过血液传播直接侵袭心肌细胞。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会导致心肌细胞溶解坏死,引发炎症反应。
病毒抗原与心肌细胞抗原结构相似,机体产生的抗体在清除病毒同时会错误攻击心肌组织。补体系统激活后形成膜攻击复合物,进一步加重心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。
轻症表现为活动后心悸、胸闷,心电图显示ST-T改变;中度出现静息状态胸痛、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;重症可发生心源性休克,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。
血清学检测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,心肌酶谱中肌钙蛋白I超过0.5ng/ml具有诊断价值。心脏核磁共振显示心肌水肿伴延迟强化是心肌炎特征性表现,心内膜活检为金标准。
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减轻心脏负荷,使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。静脉注射维生素C、辅酶Q10营养心肌,严重心律失常者需用胺碘酮或植入临时起搏器。
恢复期建议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钠摄入量低于3g,选择步行、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。监测心率变异性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,避免3个月内进行剧烈运动。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,定期复查心脏彩超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