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可通过均衡膳食、科学补铁、定期监测、适度运动、控制出血风险等方式预防。该症状通常由铁需求增加、铁摄入不足、铁吸收障碍、慢性失血、多胎妊娠等原因引起。
1、膳食调整:孕妇每日需铁量达27mg,约为非孕期的1.8倍。建议多摄入血红素铁含量高的动物性食物如牛肉、猪肝、蛤蜊,配合维生素C丰富的橙子、猕猴桃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。避免浓茶、咖啡与补铁剂同服,其多酚类物质会抑制铁吸收率达40%-60%。
2、药物补充:孕16周起常规补充铁剂可降低贫血发生率52%。临床常用多糖铁复合物、硫酸亚铁、琥珀酸亚铁等口服制剂,血红蛋白<100g/L时需治疗性补铁。补铁期间需监测排便情况,约30%孕妇可能出现黑便或便秘等消化道反应。
3、产检监测:妊娠中晚期每4-6周检测血常规,重点关注血红蛋白、血清铁蛋白指标。多胎妊娠或孕前月经量多者需提前至孕12周开始监测。血清铁蛋白<30μg/L提示铁储备耗尽,需干预治疗。
4、风险控制:积极治疗孕前存在的慢性失血性疾病,如痔疮出血、胃溃疡等。避免非必要阿司匹林使用,其可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。双胎妊娠孕妇需将补铁剂量提高至常规剂量的1.5倍。
5、适度运动:每周3-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孕妇瑜伽、散步,可改善肠道蠕动促进铁吸收。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,运动后及时补充含铁点心如红枣、坚果。合并胎盘低置状态等特殊情况需遵医嘱调整运动方案。
预防妊娠期贫血需建立贯穿孕期的铁营养管理方案,从孕前3个月开始储备铁元素,孕早期每日摄入15mg铁,孕中期增至25mg,孕晚期需达到35mg。建议每周摄入动物肝脏100-150g,搭配深绿色蔬菜300g以上。运动选择以心率不超过140次/分钟为度,每次持续20-30分钟。发现面色苍白、乏力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,重度贫血可能影响胎儿脑发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