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肚子拉水样便可通过口服补液盐、调整饮食、腹部保暖、药物干预、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。腹泻水样便通常由病毒感染、细菌感染、食物不耐受、肠易激综合征、肠道炎症等原因引起。
1、补液防脱水:腹泻导致水分大量流失,口服补液盐能补充电解质和水分。每排一次稀便需补充100-200ml补液溶液,可选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低渗口服补液盐Ⅲ。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加重渗透性腹泻。
2、饮食调整:选择低纤维的BRAT饮食香蕉、米饭、苹果泥、吐司,暂时避免乳制品和高脂食物。症状缓解后逐步添加煮熟的胡萝卜、燕麦等易消化食物。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。
3、腹部保暖: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缓解肠痉挛,温度控制在40℃左右避免烫伤。顺时针按摩脐周促进肠蠕动恢复,配合屈膝侧卧体位减轻腹痛。
4、药物干预: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,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帮助恢复菌群平衡。细菌性腹泻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。
5、识别危重信号:持续48小时以上水样便伴发热超过38.5℃、血便、意识模糊等需急诊处理。婴幼儿出现囟门凹陷、皮肤弹性差等脱水体征应立即就医。
腹泻期间需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,可饮用淡茶、米汤等。恢复期适当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、土豆。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脱水,症状完全消失3天后再逐步恢复日常活动。注意便后洗手、餐具消毒等卫生措施,预防交叉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