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可通过多喝水、服用解热镇痛药、使用抗组胺药、补充维生素C、保证充足休息等方式缓解症状。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、免疫力下降、受凉、过度疲劳、接触传染源等原因引起。
1、病毒感染:
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、冠状病毒等引起,属于自限性疾病,抗生素对病毒无效。若出现黄绿色脓涕持续3天以上或伴发热,可能提示细菌感染,需就医评估是否使用阿莫西林、头孢呋辛、阿奇霉素等抗生素。
2、解热镇痛:
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、阿司匹林可缓解发热头痛症状。需注意避免超量服用,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对乙酰氨基酚,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布洛芬。
3、缓解鼻塞:
伪麻黄碱能收缩鼻腔血管改善鼻塞,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可减少鼻腔分泌物。高血压患者慎用伪麻黄碱,服药期间避免驾驶车辆。
4、营养支持:
每日补充1000mg维生素C可缩短病程,锌制剂能抑制病毒复制。建议多食用猕猴桃、鲜枣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,适量摄入牡蛎、牛肉等含锌食物。
5、休息隔离:
保证每日7-8小时睡眠,发病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。居住环境保持50%-60%湿度,定时开窗通风降低病毒浓度。
感冒期间宜选择小米粥、百合银耳羹等易消化食物,避免辛辣刺激饮食。适当进行八段锦、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抵抗力,出现持续高热、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。注意咳嗽礼仪,使用后的纸巾需密封处理,接触口鼻后需用肥皂流水洗手20秒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