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直肠炎的检查主要包括肠镜检查、粪便检测、血液检查、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五种方式。
1、肠镜检查:
肠镜是确诊慢性直肠炎的核心手段,通过内镜直接观察直肠黏膜充血、水肿、糜烂等病变特征。检查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,医生可同步取组织样本送检。无痛肠镜可降低检查不适感,但需麻醉评估。
2、粪便检测:
粪便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、红细胞及潜血阳性结果,提示肠道炎症活动。粪便培养能鉴别感染性病因如细菌、寄生虫等。钙卫蛋白检测有助于区分炎症性肠病与功能性肠病。
3、血液检查:
血常规可评估炎症程度,观察白细胞、C反应蛋白等指标升高情况。血清白蛋白降低可能反映长期营养吸收障碍。自身抗体检测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有助于克罗恩病等鉴别诊断。
4、影像学检查:
腹部CT或MRI可评估直肠壁增厚、周围淋巴结肿大等结构改变,排除肿瘤等并发症。钡剂灌肠造影能显示黏膜粗糙、肠管狭窄等慢性病变特征,但逐渐被内镜取代。
5、病理活检:
肠镜取样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,可明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、隐窝结构改变及有无异型增生。对鉴别溃疡性结肠炎、缺血性肠炎等有决定性意义,需多点取材提高准确性。
确诊慢性直肠炎后,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选择低渣饮食如米粥、蒸蛋等减轻肠道负担。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,推荐散步、瑜伽等低强度活动。保持肛周清洁干燥,腹泻时可用温水清洗替代厕纸摩擦。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,若出现持续便血、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。心理疏导对缓解焦虑诱发的肠道症状同样重要,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