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肚子呕吐可能由急性胃肠炎、食物中毒、肠道感染、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等原因引起。
1、急性胃肠炎:
急性胃肠炎是最常见的病因,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。病毒性胃肠炎常见于诺如病毒、轮状病毒感染,细菌性胃肠炎则可能由沙门氏菌、大肠杆菌等引发。患者会出现水样腹泻、频繁呕吐,可能伴随低热或腹部绞痛。治疗以补液为主,可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,严重时需静脉补液。病毒感染通常3-5天自愈,细菌感染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。
2、食物中毒:
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蜡样芽胞杆菌等污染的食物后2-6小时即可出现症状。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呕吐,随后出现腹泻,可能伴有出汗、头晕等全身症状。需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,轻症通过催吐、补液可缓解,重症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血便需急诊处理。特别注意海鲜、乳制品、隔夜饭菜等高风险食品的保存方式。
3、肠道感染:
细菌性痢疾、阿米巴痢疾等特异性肠道感染会导致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,呕吐可能不明显。寄生虫感染如贾第鞭毛虫病可引起慢性腹泻。这类感染需通过粪便常规、培养或抗原检测确诊,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抗菌药物,如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痢疾,甲硝唑治疗阿米巴感染。
4、消化不良:
暴饮暴食、大量饮酒或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可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。胃排空延迟引发上腹饱胀感,随后出现非喷射性呕吐,呕吐物含未消化食物,腹泻多为糊状便。建议短期禁食后逐步恢复清淡饮食,必要时可服用促胃肠动力药,避免使用止泻药掩盖症状。
5、食物过敏:
牛奶蛋白、海鲜、坚果等过敏原可能引发IgE介导的速发型反应,进食后数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呕吐、水样泻,常伴皮肤荨麻疹或口唇肿胀。需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,严重过敏反应需肾上腺素抢救。建议记录饮食日记,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过敏原。
出现腹泻呕吐时建议暂停固体食物12-24小时,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如米汤、淡盐水。恢复期选择低渣饮食如白粥、面条,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。注意观察尿量、精神状态等脱水征象,婴幼儿、老年人或持续48小时以上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就医。日常需加强手卫生,食物充分加热,冰箱定期清洁,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