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上起疙瘩可能由传染性皮肤病引起,常见类型包括水痘、疥疮、脓疱疮、体癣、传染性软疣等。这些疾病可通过直接接触、共用物品或飞沫传播,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。
1、水痘: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发,表现为全身性瘙痒性水疱伴发热。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,如阿昔洛韦、泛昔洛韦、伐昔洛韦。患者需隔离至结痂脱落,避免抓挠继发感染。
2、疥疮:疥螨寄生皮肤导致丘疹和隧道样皮损,夜间瘙痒剧烈。外用硫磺软膏、苯甲酸苄酯乳剂或扑灭司林霜可杀灭疥螨。患者衣物需沸水烫洗,密切接触者需同步治疗。
3、脓疱疮: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形成脓疱,破溃后结蜜黄色痂。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,严重者口服头孢氨苄、阿莫西林。保持皮肤清洁,避免搔抓扩散。
4、体癣: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环形红斑伴脱屑,边缘隆起。外用特比萘芬乳膏、联苯苄唑乳膏或酮康唑洗剂,顽固病例口服伊曲康唑、特比萘芬片。避免与宠物或感染者共用毛巾。
5、传染性软疣:痘病毒导致蜡样光泽的脐凹状丘疹,挤压可排出白色疣体。冷冻治疗或刮除术可清除皮损,外用咪喹莫特乳膏调节免疫。游泳池等潮湿环境易传播,需注意防护。
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,饮食避免辛辣刺激以免加重瘙痒。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、C促进皮肤修复,每日用温水清洁后及时涂抹保湿霜。皮损泛发或伴随高热等全身症状时需及时就医,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警惕重症风险。家庭成员需分开使用寝具毛巾,环境物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