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潴留可能由前列腺增生、神经源性膀胱、尿道狭窄、药物副作用、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。
1、前列腺增生: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,可能与雄激素水平异常、细胞增殖失衡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尿频、尿急等症状。治疗需采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、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,严重者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。
2、神经源性膀胱: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导致膀胱收缩功能障碍,可能与脊髓损伤、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,常伴随尿失禁、残余尿增多。间歇导尿是基础治疗,配合使用M受体阻滞剂如索利那新,必要时行膀胱扩大术。
3、尿道狭窄:尿道瘢痕形成阻碍尿液排出,多与外伤史、反复尿道感染相关。表现为尿线变细、排尿费力。治疗采用尿道扩张术或尿道成形术,合并感染时需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。
4、药物因素:抗胆碱药如阿托品可抑制逼尿肌收缩,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会降低膀胱敏感性。停药后多可缓解,必要时改用曲马多等对排尿影响较小的药物。
5、心理障碍:焦虑或排尿环境改变导致的功能性排尿困难,常见于术后或住院患者。通过行为训练、盆底肌放松改善,严重者需心理疏导联合坦索罗辛治疗。
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1500-2000ml,避免摄入酒精及咖啡因等利尿物质。定时排尿训练配合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功能,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并按摩下腹部。出现发热、腰痛等感染症状或12小时无尿需急诊留置导尿管,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预防神经病变进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