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跌倒骨折后可通过体位管理、疼痛控制、并发症预防、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护理。
1、体位管理:骨折后需保持患肢制动,用枕头或支架垫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。脊柱骨折需绝对卧床,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扭曲。下肢骨折可短期使用轮椅,避免患肢负重。
2、疼痛控制:急性期按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、塞来昔布或曲马多等镇痛药物。冰敷患处每次15分钟,间隔2小时重复。分散注意力可通过音乐疗法、亲友陪伴缓解疼痛焦虑。
3、并发症预防:每2小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,骨突处垫软枕。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。指导深呼吸训练减少肺部感染风险,保持会阴清洁降低尿路感染概率。
4、营养支持:每日保证1.2-1.5g/kg优质蛋白摄入,选择牛奶、鱼肉、大豆制品。补充维生素D 800IU/天和钙剂1000mg/天,多食用深绿色蔬菜。少食多餐,避免便秘。
5、康复训练:稳定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非负重训练,如上肢握力球、健侧下肢直腿抬高。拆除固定后逐步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,借助助行器进行步态练习,配合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恢复。
骨折恢复期需持续补充乳制品、坚果、海产品等富钙食物,每日晒太阳2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。根据耐受度进行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,定期复查骨密度。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、增设扶手,浴室放置防滑垫,夜间保持地灯照明。监测患肢肿胀程度和皮肤温度,发现异常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