膀胱破裂的临床表现可能由外伤性损伤、医源性操作、自发性破裂、膀胱过度充盈、肿瘤侵蚀等因素引起,具体表现为下腹剧痛、排尿困难、血尿、腹膜刺激征、休克等症状。
1、外伤性损伤:外力撞击或骨盆骨折可能导致膀胱壁撕裂,常伴随肉眼血尿和腹肌紧张。需立即留置导尿管减压,严重时行膀胱修补术,如开放性膀胱缝合或腹腔镜下修复。
2、医源性操作:膀胱镜检查或导尿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穿孔,表现为操作后突发腹痛。轻度损伤可通过持续导尿保守治疗,全层破裂需行膀胱造瘘术联合抗生素预防感染。
3、自发性破裂:长期慢性膀胱炎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易出现无诱因破裂,疼痛放射至会阴部。需紧急行膀胱造影确诊,采用膀胱全层缝合术,术后需长期抗胆碱能药物管理。
4、膀胱过度充盈:尿潴留患者未及时导尿可能引发膀胱壁缺血性破裂,可见腹胀伴无尿。处理包括导尿管引流、膀胱冲洗,合并感染时需用左氧氟沙星、头孢曲松等广谱抗生素。
5、肿瘤侵蚀:晚期膀胱癌浸润性生长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穿孔,典型症状为顽固性血尿。需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淋巴结清扫,术后辅助吉西他滨、顺铂等化疗方案。
膀胱破裂患者术后需限制高强度运动3个月,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液,多摄入南瓜子、蔓越莓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。定期复查膀胱超声监测愈合情况,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持续进行间歇导尿训练。长期随访需关注肾功能指标及尿动力学变化,避免提重物或剧烈咳嗽增加腹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