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度近视通常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。这类近视属于病理性近视,可能伴随眼轴异常增长,增加视网膜脱离、黄斑病变等风险。
高度近视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、缺乏户外活动、光线不足等环境因素可能加速近视发展。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前后径眼轴明显长于正常值,导致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,远处物体成像模糊。
1、高度近视的潜在风险:
高度近视可能引发多种眼部并发症。视网膜变薄、萎缩可能造成视网膜裂孔或脱离。后巩膜葡萄肿可能导致黄斑区出血或水肿。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青光眼、白内障的风险也高于普通人群。定期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这些并发症。
2、高度近视的矫正方法:
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,但镜片较厚可能影响美观。角膜接触镜能提供更广阔的视野,但需注意清洁护理。屈光手术如全飞秒激光、ICL晶体植入等可有效矫正视力,但需严格评估角膜条件和眼底状况。后巩膜加固术可延缓眼轴增长,适用于进展性高度近视。
高度近视患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,包括视力、眼压、眼底等项目。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、蹦极等可能造成视网膜脱离的活动。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,控制连续用眼不超过40分钟。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、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、菠菜等,有助于维护视网膜健康。室内工作学习时保证充足光照,使用电子设备时开启护眼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