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功能

什么疾病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

2025-05-24

136次浏览

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、盆腔器官脱垂、性功能障碍、慢性盆腔疼痛及粪失禁五种类型。

1、压力性尿失禁:

指咳嗽、打喷嚏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漏尿,与妊娠分娩、年龄增长导致的盆底肌肉松弛有关。轻中度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,重度需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治疗。常伴有膀胱颈活动度增加,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诊断。

2、盆腔器官脱垂:

表现为阴道壁膨出或子宫下垂,根据程度分为Ⅰ-Ⅳ度。长期便秘、多次阴道分娩是主要诱因,可能伴随排尿困难、下坠感。非手术治疗包括子宫托安置,严重者需行盆底重建手术。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异常。

3、性功能障碍:

常见性交疼痛和性欲减退,多与阴道松弛、盆底肌张力异常相关。生物反馈治疗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可改善症状。部分患者合并会阴体瘢痕化,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。

4、慢性盆腔疼痛:

持续6个月以上的非周期性疼痛,可能由盆底肌痉挛、神经卡压导致。肌电图检查有助于定位病变,治疗采用分级镇痛药物配合局部神经阻滞。需注意与间质性膀胱炎、肠易激综合征鉴别。

5、粪失禁:

肛门括约肌损伤或神经病变引起的排便失控,常见于产伤或肛肠手术后。肛门直肠测压可评估功能,轻症通过饮食调节和提肛运动改善,重症需括约肌成形术。常伴有会阴部感觉减退。

建议女性产后42天常规进行盆底肌力评估,日常避免长期负重和慢性咳嗽。坚持每天3组、每组10次的盆底肌收缩训练,配合摄入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银耳、猪蹄等。游泳和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支撑力,出现症状持续加重时应及时至妇科或泌尿外科就诊。

好文章,值得分享给更多人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最新问答

猜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