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、长期酗酒者、肝硬化患者、有肝癌家族史者、长期接触黄曲霉毒素者。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,早期筛查和预防对降低发病风险至关重要。
1、慢性肝炎患者
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。病毒持续感染可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和修复,增加基因突变概率。肝炎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、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,必要时接受抗病毒治疗。干扰素、恩替卡韦等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,降低肝癌发生风险。
2、长期酗酒者
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,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,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。每日饮酒量超过40克酒精持续5年以上者风险显著增加。戒酒是预防关键,同时需补充B族维生素和优质蛋白,改善肝功能。
3、肝硬化患者
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都是肝癌的癌前病变,每年约有3-5%的肝硬化患者会发展为肝癌。肝硬化时肝细胞再生结节可能发生恶变。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影像学检查,必要时考虑肝移植评估。
4、肝癌家族史者
直系亲属有肝癌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2-4倍,可能与遗传易感性、共同生活环境或垂直传播的肝炎病毒有关。这类人群应从30岁开始加强筛查,避免饮酒、霉变食物等危险因素,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感染。
5、黄曲霉毒素接触者
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、花生等农作物会显著增加肝癌风险。该毒素耐高温,可诱发TP53基因突变。储存粮食需保持干燥通风,发霉食物必须丢弃。从事粮油加工者需做好职业防护,定期体检。
高危人群应建立健康档案,每6-12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查。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。饮食以新鲜蔬果、全谷物为主,限制腌制、烧烤类食物。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,体重指数控制在18.5-23.9之间。出现不明原因消瘦、肝区疼痛、黄疸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