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精性肝病可通过戒酒、营养支持、药物治疗、并发症管理、肝移植等方式治疗。酒精性肝病通常由长期过量饮酒、营养不良、氧化应激、肠道菌群紊乱、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。
1、戒酒干预:
完全戒断酒精摄入是治疗的核心措施。肝脏具有再生能力,早期停止饮酒可逆转脂肪变性。建议通过心理咨询、互助小组如匿名戒酒会、药物辅助纳曲酮等方式建立长期戒断机制。戒酒6-12个月后肝功能指标多可显著改善。
2、营养补充:
患者常合并蛋白质-热量营养不良。需每日补充1.2-1.5g/kg优质蛋白,选择鱼肉、鸡胸肉、大豆制品。维生素B族尤其是硫胺素、维生素D、锌等微量营养素缺乏需通过复合维生素制剂纠正。严重营养不良者可短期使用肠内营养制剂。
3、药物控制:
轻中度肝炎可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修复肝细胞膜,甘草酸二铵减轻炎症,S-腺苷蛋氨酸改善胆汁淤积。肝硬化阶段需预防性使用普萘洛尔降低门静脉压力,乳果糖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。合并腹水时需联合螺内酯与呋塞米利尿。
4、并发症管理:
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,自发性腹膜炎需头孢曲松联合白蛋白输注。肝性脑病限制蛋白摄入并选用利福昔明调节肠道菌群。肝肾综合征需特利加压素改善肾灌注,必要时行血液净化治疗。
5、终末期治疗:
Child-Pugh C级或MELD评分>15分的失代偿期患者需评估肝移植。移植前需完成6个月以上戒酒,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70%。活体肝移植、劈离式肝移植等技术可缓解供体短缺问题,但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。
酒精性肝病预后与戒酒早晚密切相关。每日30g酒精摄入即可能导致肝损伤,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g,女性不超过15g。饮食需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,增加深色蔬菜和全谷物比例。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、游泳可改善胰岛素抵抗,但肝硬化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食管静脉破裂。定期监测肝功能、腹部超声及FibroScan评估纤维化程度,戒酒成功后仍需每年随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