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功能

乳头有颗粒状东西的原因是什么

2025-05-30

1243次浏览

乳头表面出现颗粒状物质通常由蒙氏腺囊肿、毛囊角化异常、湿疹、真菌感染或乳腺导管扩张症引起。

1、蒙氏腺囊肿:

功能主治:用于体癣、股癣、手癣、足癣、花斑癣、头癣、以及念珠菌性甲沟炎和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。

用法用量:1.皮肤感染:涂于洗净患处,一日2~3次。2.外阴阴道炎:涂于洗净患处,每晚1次,连续7日。

乳晕区蒙氏腺导管阻塞可形成黄白色颗粒状囊肿,属于生理性改变。妊娠期激素变化易诱发,表现为无痛性小结节,直径多小于5毫米。日常需避免挤压刺激,合并感染时可外涂莫匹罗星软膏。

2、毛囊角化异常:

乳晕区毛囊角化过度导致角质栓形成,触摸有砂砾感。常见于维生素A缺乏或长期摩擦刺激,可能伴随轻微瘙痒。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摄入,如胡萝卜、猪肝,局部可涂抹尿素软膏软化角质。

3、湿疹:

过敏性体质者乳头可能出现湿疹样改变,表现为红色丘疹伴脱屑。与内衣材质刺激、洗涤剂残留有关,急性期有渗出倾向。需更换纯棉内衣,避免抓挠,严重时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。

4、真菌感染:

念珠菌感染可导致乳晕区白色颗粒状分泌物,常见于哺乳期或糖尿病患者。伴随灼热感及周边红斑,镜检可见菌丝。保持局部干燥,遵医嘱使用克霉唑乳膏,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。

5、乳腺导管扩张:

乳腺导管分泌物淤积形成颗粒状物质,挤压可有奶酪样分泌物排出。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,可能与吸烟或乳头内陷有关。需乳腺超声鉴别良恶性,合并炎症时需口服头孢类抗生素。

日常应选择无钢圈透气内衣,沐浴时避免过度清洁乳头区域。哺乳期女性需注意正确衔乳姿势,每次哺乳后涂抹羊脂膏保护。出现持续红肿、血性分泌物或肿块增大时,需及时乳腺外科就诊排除佩吉特病等特殊情况。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临床检查,40岁以上女性定期进行乳腺钼靶筛查。

好文章,值得分享给更多人

内容链接已复制

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

我知道了

为您推荐

最新问答

猜你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