胳膊上出现红色小疙瘩可能由毛囊炎、湿疹、接触性皮炎、痱子或虫咬皮炎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局部护理、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。
功能主治: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,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,例如:脓疱病、疖肿、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、不超过10厘米*10厘米面积的浅表性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。
用法用量:本品应外用,局部涂于患处。必要时,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敷盖,每日3次,5天一疗程,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。
1、毛囊炎:
毛囊炎是细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,常见于出汗多或清洁不足的部位。表现为红色丘疹伴疼痛或瘙痒,顶端可能出现脓点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抓挠,轻度症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。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。
2、湿疹:
湿疹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,与过敏体质或外界刺激有关。皮损呈对称分布,可见红斑、丘疹伴渗出倾向。避免接触洗涤剂等刺激物,使用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,急性期可遵医嘱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。严重者需口服抗组胺药物。
3、接触性皮炎:
皮肤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后发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,如新衣物染料、金属饰品等。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、丘疹,伴有灼热感。立即脱离致敏物质,冷敷缓解症状,必要时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。反复接触可能导致慢性皮炎。
4、痱子:
高温闷热环境下汗液滞留导致的汗腺导管阻塞,常见于婴幼儿及多汗人群。分为晶痱透明小水疱和红痱红色丘疹。保持环境通风凉爽,穿着透气衣物,炉甘石洗剂可止痒。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堵塞毛孔。
5、虫咬皮炎:
蚊虫叮咬后释放的唾液蛋白引发局部过敏反应,形成红色风团样丘疹,中央可见叮咬痕迹。冷敷减轻肿胀,外用樟脑薄荷乳膏止痒。避免搔抓继发感染,密集多发或伴全身症状需警惕虫媒传染病可能。
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屏障,选择棉质宽松衣物减少摩擦,出汗后及时擦干。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摄入,适当补充维生素A、C促进皮肤修复。若皮疹持续扩大、出现脓液或发热等全身症状,建议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。夏季外出可喷涂驱蚊液预防虫咬,过敏体质者建议进行斑贴试验排查潜在致敏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