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痛可能提示六种常见疾病,主要包括胃肠炎、消化性溃疡、胆囊炎、阑尾炎、肠梗阻和妇科疾病如盆腔炎。腹痛的严重程度和伴随症状不同,对应的疾病和处理方式也有所差异。
1、胃肠炎:
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,表现为阵发性腹痛、腹泻、恶心呕吐。疼痛多位于中上腹或脐周,常伴有发热和食欲减退。轻度胃肠炎可通过补液和饮食调整缓解,严重感染需抗生素治疗。避免进食生冷、辛辣食物有助于症状改善。
2、消化性溃疡:
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病因,疼痛具有规律性。胃溃疡多在餐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出现,十二指肠溃疡则表现为饥饿痛和夜间痛。溃疡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或穿孔,需胃镜检查确诊。治疗包括抑酸药物和根除幽门螺杆菌。
3、胆囊炎:
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,可向右肩背部放射,常伴有发热、恶心呕吐。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,墨菲征阳性是典型体征。慢性胆囊炎可能反复发作,严重者需胆囊切除术。控制脂肪摄入可减少发作频率。
4、阑尾炎:
阑尾炎初期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隐痛,逐渐转移至右下腹并加重。典型症状包括麦氏点压痛、反跳痛和肌紧张,可能伴有低热、食欲不振。阑尾炎需及时手术治疗,延误可能导致穿孔和腹膜炎。儿童和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。
5、肠梗阻:
肠梗阻表现为阵发性绞痛、腹胀、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。机械性梗阻常见于肠粘连、疝气或肿瘤,麻痹性梗阻多继发于腹部手术或感染。完全性肠梗阻需紧急处理,部分性梗阻可尝试保守治疗。长期便秘者风险较高。
6、妇科疾病:
女性下腹痛需考虑妇科疾病,如盆腔炎、卵巢囊肿扭转或宫外孕。盆腔炎多表现为双侧下腹持续性疼痛,伴有异常阴道分泌物和发热。宫外孕破裂可导致剧烈腹痛和休克,属于妇科急症。月经周期异常者应警惕妇科病因。
腹痛患者应注意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少量多餐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观察症状变化。如出现持续剧烈疼痛、高热、呕血便血、意识改变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慢性腹痛患者应记录疼痛特点、诱因和缓解因素,便于医生诊断。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,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出现新发腹痛时更应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