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周皮炎可通过外用抗生素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、口服抗组胺药等方式治疗,通常与局部刺激、激素依赖、微生物感染、免疫异常、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。
1、外用抗生素: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等可抑制细菌繁殖,适用于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情况。用药时需避开眼周,每日薄涂两次,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。
功能主治: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,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感染,例如:脓疱病,疖肿、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、溃疡合并感染,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。
用法用量:本品应外用,局部涂于患处。必要时,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敷盖,每日3次,5天一疗程,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。
2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:他克莫司软膏、吡美莫司乳膏通过调节局部免疫反应减轻炎症,适合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。初期可能出现短暂灼热感,建议夜间使用以降低刺激。
3、口服抗组胺药: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能缓解瘙痒和红肿,对过敏因素诱发的皮炎效果显著。需避免与柚子汁同服,连续使用不超过两周。
4、微生物调节:口服多西环素、米诺环素针对蠕形螨过度增殖的情况,具有抗炎和抑制寄生虫双重作用。用药期间需严格防晒,避免与含铝制剂同服。
5、屏障修复:配合使用含神经酰胺的医用敷料,如复因皮肤屏障修复乳,可减少外界刺激。建议在药物吸收后涂抹,每日3-5次维持皮肤湿润状态。
日常需避免舔唇、摩擦等机械刺激,停用含氟牙膏及激素类护肤品。饮食选择富含维生素B的糙米、深海鱼,限制辛辣食物摄入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渗液结痂时,需皮肤科进行真菌镜检排除合并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