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后反胃可通过补充电解质、进食易消化食物、服用胃黏膜保护剂、促胃肠动力药及H2受体阻滞剂缓解,通常由酒精刺激胃黏膜、胃酸分泌过多、胃肠蠕动紊乱等因素引起。
1、补充电解质:
酒精利尿作用会导致脱水及电解质失衡,加重恶心症状。饮用含钠、钾的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能纠正电解质紊乱,稀释胃内酒精浓度。运动饮料需谨慎选择,避免高糖加重胃部不适。
2、进食易消化食物:
米粥、馒头等碳水化合物可吸附胃内酒精,温热的藕粉或山药糊能形成保护膜。避免高脂、辛辣食物刺激胃黏膜,少量多餐减轻胃部负担。香蕉富含钾离子,有助于缓解酒精引起的低钾状态。
3、胃黏膜保护剂:
铝碳酸镁、硫糖铝等药物可在胃黏膜形成保护层,中和胃酸并隔离酒精刺激。这类药物需咀嚼后服用,作用持续时间约2-3小时。长期饮酒者可能出现药物吸收障碍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4、促胃肠动力药:
多潘立酮、莫沙必利等药物通过增强胃窦收缩加速胃排空,缓解胀满感和恶心。需注意促动力药可能增加酒精吸收速度,不建议与酒精同时服用。伴随呕吐时需防止误吸,服药后保持坐位。
5、H2受体阻滞剂:
法莫替丁、雷尼替丁能抑制胃酸分泌,减轻酒精对胃黏膜的腐蚀作用。这类药物起效时间约1小时,适用于反酸烧心明显的患者。长期饮酒者需警惕掩盖消化道出血症状。
酒后反胃期间应保持半卧位休息,避免突然起身引发呕吐。24小时内继续补充水分,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,可交替饮用温蜂蜜水与淡绿茶。恢复期饮食遵循低纤维、低刺激原则,推荐蒸蛋羹、龙须面等软食。若出现呕血、剧烈腹痛或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,需立即就医排除急性胰腺炎或消化道穿孔。长期饮酒者建议进行肝功能与胃镜检查,必要时接受戒酒治疗。